Memory ── Connecting Ancient and Modern  記憶 ── 連繫古今

中美望廈條約文獻史料挖掘與整理研討會在觀音堂召開



 

由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世界記憶學術中心、普濟禪院(觀音堂)僧侶慈善會,以及澳門文獻信息學會聯合主辦的“中美望廈條約文獻史料挖掘與整理研討會”於2025年7月3日在觀音堂會議室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澳門佛教總會會長兼普濟禪院(觀音堂)住持釋戒晟法師,澳門中聯辦研究室主任管延斌、協調部副部長吳輝,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澳門文化局副局長蔡健龍,澳門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蘇錦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金立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圖書館館長師麗梅,鏡湖醫院慈善會秘書長兼鏡湖醫院院長吳培娟、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尹一橋,澳門海事博物館館長薛啓善,東南學校校長鄭洪光、利瑪竇中學校長張慧玲,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澳門耶穌會神父陳輝立,還有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會長鄧駿捷、學會理事長兼城大世界記憶學術中心代表楊開荊、監事長尹德剛等與多位會員,以及歷史文化學者、宗教界、圖書館、檔案界、社團、學生等约八十人參與研討。

 

開幕式由楊開荊主持,她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而7月3日是中美望廈條約在普濟禪院(觀音堂)簽署181週年,冀藉此探討文獻史料的挖掘整理,反思歷史,弘揚愛國教育。
 

澳門城市大學世界記憶學術中心委員會主席楊開荊博士致詞

 

釋戒晟法師致歡迎詞時表示,普濟禪院(觀音堂)一直尋找機會,讓望廈條約簽訂地發揮其歷史現場的文化價值,向社會發出“勿忘國恥”的警示,以引導信眾在正知正見中實踐社會責任,讓慈悲精神與愛國主義在澳門這片蓮花寶地上交相輝映。他認為本次研討會是個具歷史意義的重要坐標,為望廈文化、澳門記憶乃至中國近代史的研究、為澳門愛國主義教育,及澳門佛教與社會共融的實踐,開闢一個承前啟後的新模式、新平台。
 

澳門佛教總會會長釋戒晟致詞

 

吳志良致詞時回顧望厦條約簽署的歷史背景,分析了從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到美國顧盛(Caleb Cushing)特使,以獲取中國“最惠國待遇”等核心利益的歷程。從而分析澳門歷史上具備地理與政治的雙重邊緣性、溝通渠道與信息樞紐並存,以及作為避風港與行動基地的特色。他指出望厦條約對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枷鎖及深遠影響,並認為挖掘史料,既爲了還原真相,更是爲了在歷史的鏡鑒中汲取面向未來的智慧。他強調壯大自身綜合國力、實現民族復興、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非常重要,才能在國際交往中贏得真正的平等與尊重。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致詞

 

鄧駿捷致詞時指,澳門文獻信息學會長期關注文獻的挖掘,本次研討會凝聚歷史學者和文獻領域專家,探討澳門簽署望廈條约的時代歷史角色,同時通過史料整理,不斷填補歷史空白。他期望與各地文獻學界建立更好的聯繫,不斷挖掘各地所藏的澳門史料,同時鼓勵年輕人參與史料整理的行列,達至以史為鑑之目的。
 

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會長鄧駿捷致詞

 

學術研討會由林玉鳳主持,她充分肯定望廈條約歷史研究的重要性。講者包括周平、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歷史學博士生孟豆豆,以及楊開荊。

 

周平主講題目“《望廈條約》歷史背景及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他認爲,美國通過軍事威脅手段和“利益均沾”藉口達成了不平等的《望厦條約》,其“長臂管轄”和“利益均沾”爲列强霸權提供了樣板和藉口,對國際秩序産生了嚴重的影響。他強調如今崛起的中國已經取得了崇高的國際地位,爲澳門參與國家建設,助力國家的外交事務,打造“國際朋友圈”提供了機遇,因此澳門要抓住機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爲國家的外交事務做出貢獻。

 

周平副教授從《望廈條約》歷史背景探討中美關係及澳門發展方向

 

孟豆豆以“《望廈條約》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為題,回顧中外學者研究《望廈條約》的學術成果,涵蓋中美關係探討、條約條款解讀、當事人研究以及文本翻譯等多個維度和層面。她認為當今世界格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美關係也隨之進入了新的階段,重新審視和研究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對相關學術研究史進行梳理、回顧、評述和展望,對於深化對中國近代史、中美關係史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孟豆豆女士回顧中外學者研究《望廈條約》的學術成果

 

楊開荊的發言題目是“從美國挖掘顧盛簽署《望廈條約》檔案探討澳門歷史角色”,她分享近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查找了顧盛澳門之行的檔案史料,有顧盛的信件、財務紀錄、備忘手稿、收據、活動資料等。她嘗試解讀部份內容,從而分析顧盛此行在澳門的活動,對中國的計劃,當中不乏對澳門場景的紀錄,從而探討澳門歷史上的中美關係的角色,以及對當代的影響。

 

楊開荊博士從美國挖掘顧盛簽署《望廈條約》檔案探討澳門歷史角色

 

三位報告的學者現場答疑

 

澳門文化局副局長蔡健龍在會上介紹望廈條約簽署地環境更新計劃

 

與會者針對進一步整理文獻資源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同時就澳門歷史上在中美關係中的角色,乃至當今的發展和影響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會後由釋戒晟法師引領嘉賓參觀簽署望廈條約的石台。
 

釋戒晟住持在望廈條約簽訂石桌前介紹普濟禪院開展的文化遺產保護及活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