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檔案局二零二五年六月九日公佈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國家級《世界記憶名錄》),共五十二項檔案文獻入選。名單中包括《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檔案文獻(1857-1961年)》入選該《名錄》。該項目由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世界記憶學術中心及澳門文獻信息學會聯合申報,內容涵蓋慈善會自清末期之1857至1961年的文獻,包括檔案、老照片、信函、牌匾、紗紙、碑銘、會議記錄,活動報告、契約等,合共5,400件。
該批文獻內容豐富,反映慈善會發展,如諸多名人和社會賢達的貢獻、孫中山先生引入西醫從而開創性地將中西醫結合診治、對女性的教育與扶持並提供踏足社會的機會;柯麟先生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在二戰期間,擔任澳門鏡湖醫院的院長,同時作為中共在澳門地下交通站的站長,負責中共澳門事務;此外還有國際救援和收容難民、開展平民教育、協助公共治理等的重要史實。保存良好而完整的文獻大都孤本,見證了清末的不安、二戰的苦難,乃至民國的動蕩,到建國的發展等各重要歷史時期慈善會的重大貢獻,尤其是開創中西醫交互和文化共融、兩性平等、人道主義,紅色商人、以及推動澳門與亞太區和國際社會的聯繫等方面,具有獨特而無可替代的普世價值和世界意義。
孫中山於1892年在鏡湖醫院義診以及推行西醫情況的紀錄
二戰期間收容兒童難民在鏡湖醫院留醫所留影
鏡湖醫院的中、西醫生合影 (1933年)
鏡湖高級護士學校女學生與教師慶祝新中國成立 (1949年11月9日)